停下来,不再做任何的行动,美国有一个心理学家叫做简尼尔森,他曾经说过一句话,他说如果父母能够少说多行动,与孩子之间75%的问题,很可能都会消失,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?少说多做想好再说,把用来唠叨叮咛争辩的时间节约下来。
谈谈有趣的话题或者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,不仅能够让你的话更加有效,还能收获良好的亲子关系,具体怎样去应用呢?曾经我有个朋友和我分享了一个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,她有一个女儿,他的女儿过马路的时候总是会叮咛自己的女儿,要左看右看车这个很可以。理解,因为是发自父母想要保护孩子的天性,她的女儿爬高的时候,他也总是叮嘱要注意安全,小心她的女儿跑着玩的时候也总是在后边喊,慢点别摔倒,写作业的时候又总是提醒头抬起来坐端正,有的时候我周末约她喝下午茶,她也和我说不了几句,因为他总是不停的在提醒自己的女儿,注意这个注意那个。后来有一天,有一个小孩子跟我说,他说阿姨你不知道,我每天在爸爸妈妈的唠叨下我真的很崩溃,我感觉他们说的话都是重复来重复去,我一句都不想听,我把原话分享给了我的这个姐妹,她突然意识到大多数时候她自己跟女儿说的话也一样,就像背景噪音一样。
并没有什么用,想想看当你看一部电影的时候,你有没有发现让你记住的,其实只是其中一些经典词语,经典对话而已,大部分我们是记不住的,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超限效应,如果外来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时间过久,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,甚至产生心理逆反,当你对相同的问题不断的重复。孩子的时候就是一种反复单调的刺激,孩子慢慢就会关闭他的耳朵,很多话就成为有听吴静充,而不问你的话,自然就让他听不进去了,意识到这一点就是我们使用停顿法的开始,停顿法很简单,那就是闭上嘴巴行动起来,有话在要说出口之前让自己先。停顿一下,我们的惯常行为总是有话马上就脱口而
出,很久我们都没有体会过停顿的意义了,在话说出口之前让自己停顿一下,有意识的提醒自己,这样就可以将不必要的话忍住不说出口,逐渐你就会发现咽下不必要的话。
与孩子动作上的帮助比言语的主妇更有支持力,不唠叨,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反而会更强,更有成就感,也更自在的完成自己的事情,还有另一个使用意义,那就是当你做好引导之后,给他一点时间改正,我们成年人总是有着过多的经验,对任何事情自己。听过一遍之后,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再走弯路,而这个时候当他稍微一犯错,我们立刻就会忍不住的说爱我来帮你,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忍住,把时间的空档留出来,当你学会使用停顿法之后,在生活当中你会慢慢的发现你说的话孩子愿意听,而且还能收获良好。亲子关系何乐而不为呢?